“轻盐少油”才是最美味的教育
文章导读:开始了解节气,是因为吃。我是个爱吃的人,人生理想之一,是在山水风光里开一家饭馆,酒旗招展,香飘百里。小时候的味觉记忆,是
开始了解节气,是因为吃。
我是个爱吃的人,人生理想之一,是在山水风光里开一家饭馆,酒旗招展,香飘百里。
小时候的味觉记忆,是暑假的外婆家。
盐水煮的鸭胗,和开水里汆过的带籽河虾。
也爱吃肉,长身体的时候,浓油赤酱的红烧肉,能将将吃掉一整碗。
到了二十多岁,更是贪吃,没来由地馋。
麻辣烫沸腾鱼毛血旺馋嘴牛蛙……
有几年见到川菜馆子就流口水。
过一阵子又是火锅,
骨头锅鸳鸯锅牛尾锅海鲜锅……
突然有一天,看着满桌麻辣鲜香,不想吃了。
大概七八年前,也是现在这个节令,在苏州包山寺住过一段。
上山的时候备足了泡面,怕自己耐不住口腹之欲晚上在禅房百爪挠心。
上山第一晚,敲开山门的时候已是三更天,通悟法师带我们上后厨房,下了碗面。
清汤寡水,再一人盛了一碗丝瓜毛豆当菜。
我素日是不爱丝瓜的,那晚吃到,却觉得鲜香芬芳,简直人间至味。
在山上十来天,每日都只和时令菜蔬相伴。
蚕豆,一年里就这半个月,是最鲜嫩的时候。
老蚕豆粉糯,嫩蚕豆却带点脆爽,连皮吃咬下去,是自然的芳香。
豌豆苗,是我们在后山亲手割的,碧绿生翠,
抓在手里感觉水淋淋,下刀的地方好像正在滋着水分。
清炒,或放两片土豆,或扔进去几只草菇,也可以汆汤,清清爽爽。
丝瓜,上山的路边随处可见,剥点毛豆一起下锅炒,大火逼出大自然生涩的气味,盖上木头的大锅盖,焖上几分钟,毛豆和丝瓜一样酥烂。
我第一次知道。
原来不需要肉,食物也能如此鲜香诱人。
数数来山上已近十天。
泡面都在,一碗没动,我也一点都不馋肉。
山下那个见肉流口水的“馋佬坯”不见了。
法师说,这是佛缘。
我自己好生奇怪,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蔬菜,怎么就这么不一般呢?
大概秘诀在后厨房。
那阵子寺里在做法事,主厨是从上海功德林请去的师傅,那年已是六十出头,慈眉善目,一个人在后厨掌管三口大锅。
等他忙完,我就上去唠嗑,先是赞叹他手艺惊人,不起眼的普通菜蔬,竟能料理出这等鲜美滋味,接着就问他有什么秘诀,想要偷师。
师傅早年一心向佛,皈依但未出家,带发修行。
听我问秘诀,就笑了。
说自己烧了一辈子菜,哪有什么秘诀,认认真真就行了。
我再追问,师傅你这几道菜我家里也做,可不是这个味儿。
师傅这下笑得更欢了,跟我说:“小伙子,你是上海的吧?工作很忙吧?天天下馆子,吃惯了油腻,也吃厚了舌苔。我这些菜,一点秘诀也没有,你觉得好吃,就是因为我没有秘诀。”
见我没听懂,师傅又说:
“每个菜有每个菜自己的味道,每个菜也有每个菜自己的时节寿命。到了这个季节,就该吃这道菜,这是老天给我们安排下的。时候对了,这个菜不用调味,油里炒水里汆,都只是恢复这个菜本来的滋味。你觉得好吃,其实是这些菜本来的滋味就好吃,跟我,没关系。”
每个节气,有每个节气该吃的东西。
这是大自然的馈赠。
人有贪念,
想在冬天吃春天的东西,
想在眼前吃未来的食材。
所以这个世界渐渐失去了本味。
下山后,
我开始研究节气,找各个节气该吃什么东西。
开饭馆的人生理想也稍稍做了修正:开一家不能点菜的饭馆,你什么时节来,就吃什么时节的东西,轻盐少油,还原本味。
又逢立夏,是蚕豆和丝瓜的季节。
想起旧事,又觉这并不是旧事。
教养一个孩子,也许“轻盐少油、还原本味”才是最美味的教养方式。
你得耐心,待他成长,自然涵养,吐露芬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