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什么 中和节
文章导读:每年农历二月初二,是我国民间传统的“龙抬头”,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、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节日。在我国民间,“龙抬头”的别称有
每年农历二月初二,是我国民间传统的“龙抬头”,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、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节日。在我国民间,“龙抬头”的别称有若干,如“龙头节”、“青龙节”之类,为你介绍关于农历二月二的另一个称呼,那么就来了解,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什么。
问: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什么?
答:二月二龙抬头又叫中和节。
2018年3月18日是夏历(阴历)“二月二龙抬头”此节唐代已有,白居易《二月二日》诗:“二月二日新雨晴,草牙菜甲一时生。轻衫细马春年少,十字津头一字行。”写出了春来雨后,草、菜破土萌生,着薄衣的人们上街过节的情况。而在宋代,此节亦盛行。
明代以后,“二月二”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,诸如撒灰引龙、扶龙、熏虫避蝎、剃龙头、忌针刺龙眼等节俗,故称龙抬头日。元费著《岁华纪丽谱》:“二月二日踏青节,韧郡人游赏散四郊。……”。又汪灏《广群芳谱天时谱》引《翰墨记》:“洛阳风俗,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,士庶游玩,又为挑菜节。”
清代咸丰年间《武定府志》则记载:“……以二月二日为春龙节,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,名曰引钱龙,招福祥也。”
“中和节”是唐德宗李适于贞元五年(公元789年)设立的。据《唐书·李泌传》记载,唐中叶以前,春天只有三个节日——正月九、正月晦(三十日)和三月上巳节,二月没有节,李泌上书,废正月晦,以二月一为中和节(取中正、平和之意),以示务本。德宗十分赞同,并下令以正月初九、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。
据说李泌提倡设立这个节日的理由是为了祭勾芒神,也就是祭日神。传说,中和节是太阳的生日,尉迟枢《南梵新闻》记载说:“李泌谓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,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,更相馈遗,务极新巧,宫中亦然,谓之献生子。”可见献生子是中和节活动的主要特点。在唐朝帝王的倡导下,中和节达到了极盛,每年逢此日,人们都要加以庆祝并举行祭祀活动。
唐吕渭写《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》诗,歌颂,记录了唐德宗李适废正月晦,以二月一为中和节情况。而唐德宗也亲自写了《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》诗,并让大臣写诗,也即所谓奉和御制。
就这样,李泌写了《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》诗,裴度写了《中和节诏赐公卿尺》,李观写了《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》,君臣纷纷写诗庆祝中和节,可见当时中和节之盛况。
“中和节”主要兴盛于唐代,但以后各朝仍然把它当作一个节日看待,每逢这一天,皇帝都要举行耕种仪式,象征性地赐给人民百谷,以示劝民努力从事耕织。在民间,亲友们也常聚集在一起喝中和酒,并祭祀勾芒神。人们往往还互赠刀、尺之类的礼物,勉励努力劳作。
唐以后,因为将土地神生日纳入中和节,故节期改为二月二日。而随着时间推移,人们逐渐地淡忘“中和节”,只知“二月二”了。而到了现代,民间虽然还把农历二月二当做节日,但是已没有多少影响,仅保持了古代的一些习俗,诸如“剃龙头”(理发)、烙春饼、吃猪头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