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文章列表 > 号码吉凶 > 求求朋友圈的亲友们,别再转发这些「养生」文了!

求求朋友圈的亲友们,别再转发这些「养生」文了!

来源:全查网 更新时间:2019-10-03 09:00:28

文章导读: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导言「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!」「排毒已成最佳养生之道!」「当归是补血之王,补足气血让你年轻十岁

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

导言

「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!」

「排毒已成最佳养生之道!」

「当归是补血之王,补足气血让你年轻十岁!」

「血稠很危险!再不改善就晚了!」

……

在「相亲相爱一家人」群里,一如往常,长辈们轮番上场,争先恐后地分享各类真真假假的养生文章。

一篇接着一篇,领域各有不同,仿佛在进行着养生界的battle。

看着群里的消息,她面无表情地发送「学习了」,加了个「抱拳」的表情,然后火速撤离,关闭了聊天窗口。

她准备刷会儿朋友圈,结果一溜儿刷下来,发现朋友圈也成了七大姑八大姨们宣扬「养生」的地盘。

本以为设置了「不看ta的朋友圈」就可以眼不见为净,没想到长辈们充满分量的关心,通过私聊的小窗口纷纷扑向了她。

▲图片来源:soogif.com

「她」是我,也是你们中的大部分人。

最怕空气突然安静,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,但更怕的是长辈们带着养生文章来私聊。

面对这样的情况,有些人选择回避;有些人会为了哄长辈们开心而选择装傻;有些人则被这些文章弄懵了,自己也开始对这些内容半信半疑;还有些人知道不对并勇敢地站了出来,却不知道怎么说它不对……

既然仍有人对这些内容存疑,那今天我们就来揪几个常见的「养生术语」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,看看它们的真实面目。

血稠

「血稠」这词看起来可怕,也容易让人联想到血管堵塞和血栓。

血液变浓稠,万一哪天流不动了,那还得了?

因此,不少人,特别是中老年人,火急火燎地跑到医院,希望医生能帮自己通通血管,还有的双管齐下,四处寻求救治良方,结果被忽悠着买了一堆药品、保健品,花了不少冤枉钱。血液有没有变「稀」不知道,钱包倒是越来越瘪。

▲图片来源:某网站搜索页截图

「血稠」并非标准的医学术语,是「血液流变学」的一个概念,从字面上理解是「血液变稠」,它与血流、血浆和血液成分都有关系。

虽然是血液流变学的概念,但临床上不会凭其检查结果来诊断病情、判断治疗效果,所以,如果凭「血稠」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会发生中风、心梗、脑梗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没有依据可言的。

「治疗血稠」是有心之人营造出来的彻头彻尾的骗局,若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,程度还算轻,若因此产生了其他严重的问题,后悔都来不及了。

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,除了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检查血脂、血压、血糖等,还要从改善日常习惯做起,如控制血压血糖、戒烟、多运动、健康饮食等。

排毒

「排毒」的谣言就像杂草,砍了一茬又长了一茬,虽然我们多次跟大家聊「排毒」的真相,但仍有不少人深信自己体内有不少毒素,还为此花费了不少功夫:吃胶囊、喝酵素、贴足贴、捂汗、大量喝水……

其实,那些所谓的「毒」是人体日常生活中正常的代谢产物,而且都会自行排出,就算是日常饮食中摄入了一些毒素,你的肝、肾、肠道、膀胱等器官都会帮你把这些不该留在体内的东西排出去,并不需要使用产品或用一些邪门的方法。

当然,如果你摄入某种物质的量多得太过分,让代谢负荷超过人体能承受的极限,那就是中毒了,比如当你喝了太多酒,体内酒精含量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,就会导致酒精中毒。而出现这样极端情况的中毒,就得赶快找医生了,哪轮得上那些花里胡哨的「排毒方法」?

再跟大家一起复习一下目前常见的「排毒方法」:

出汗排毒

皮肤分泌的汗液主要成分是水,还有一些不足1%的成分是无机盐和尿素氮,排毒并不是皮肤的工作。

而且,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,进而导致头晕、恶心等……

足贴排毒

足贴在某宝上是个热门产品,商品详情页上写的功效令人眼花缭乱。

▲图片来源:淘宝

撕开包装,贴在脚底,过一会儿功夫撕下足贴,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漆黑,「原来我体内的毒素这么多」这样的想法分分钟就能把人吓晕过去。

但说实话,这都是商家的小把戏,足贴中用了特殊的材料,只要遇水就会变黑,所以你贴足贴排出的只是你的脚汗罢了。

灌肠排毒

灌肠排毒?你们怕是对灌肠有什么误解吧?

擅自灌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还会导致人体排便机制混乱,进而引起电解质紊乱。经常擅自用药灌肠,还可引起肠道黑病变。(指路)

饮料排毒

喝水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不会感到口渴,若是饮用超过身体所需的水会导致体内积蓄大量水分无法排出,增加肾脏和心脏代谢负担,还可能引起水中毒。

▲图片来源:soogif.com

与饮料排毒类似的理论还有「每天喝够8杯水」。

人体每天需要40mL/kg的水,大家根据体重换算后得出的数字再扣掉每日摄入的食物含水量,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你每日所需的饮水量。

所以,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饮水才是科学的。

祛湿气

湿气在部分人看来是「存在即合理」的,并且他们认为湿气不能单纯理解为水,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。

但从祛湿气的方法看,无论是喝薏米水还是拔罐,无论是为了利尿还是排出组织液,都是在排出人体内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水分,这也在表明「湿气=水」。

人体大部分都是由水组成的,那么,若是想把所谓的湿气除干净,基本没可能。所以不建议大家盲目「祛湿」,有问题,请去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。

补血

许多人都觉得补血很重要,毕竟贫血不是小事,会影响到日常生活。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态度是对的,但用力过猛或用错了方法那就不对了。

为了补血,不少人天天泡红枣水、枸杞水、红糖水,也有把枸杞、红枣和红糖放一起泡水的,还有的信了网络上的方子,每周不辞辛苦地熬制「五红汤」……

▲图片来源:haocai777.com截图

但真相其实是,无论是「补血水」还是「五红汤」,都起不到补血的作用,但可以为肥胖助力。

贫血的种类有很多,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补血,在年轻女孩当中十分常见。如果发现贫血,首先要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,如牛肉、猪肉、羊肉等红肉,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动物内脏和血制品。

春捂秋冻

相信不少人都听长辈们说过「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」,这句话的意思是「春天到了不要急于脱掉厚衣服,应该捂一捂,秋天天气转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,应该适当冻一冻,这样不容易生病」。

都说这是老一辈留下来的经验教训,但仔细想一想也知道,现在的生活条件和过去大不相同,春夏秋冬四个季节,每个季节都有各式各样的衣服,不像以前,物资匮乏时期,一件衣服甚至能从年头穿到年尾。

其实仔细想想,「春捂秋冻」反而更容易让人生病。

天气回暖却还穿着大棉衣捂着,捂了一身汗,不仅浑身黏糊糊的,还容易捂出皮肤问题,有的人出汗过多还容易头晕。

天气转凉却还要冻一冻,这也是没有道理的,身强力壮的人不添衣可能没什么问题,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,如老人、儿童、大病初愈、天生体质弱的人而言,不及时增添衣物,盲目固守「宝贵经验」,后果可能更严重。

我唯一能想到「春捂秋冻」一个比较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你的身体逐渐适应季节的变迁,不至于到冬夏季一下子感觉过冷或过热。

每个人对于温度的感受不一样,冷了就多穿,热了就脱,如何穿衣是每个人的自由,只要自己觉得舒适就行。

写到这儿,发现说到的「养生术语」已经不少了,但经常刷屏朋友圈的那些词汇仍掰扯不完。

担心出现健康问题、老无所依的长辈们,对养生知识的渴望与坚信是情有可原的,但网络提供的信息纷杂,因为缺少信息甄别的能力,他们经常会照单全收。

在长辈们看来,将养生文章转发给亲友、晚辈,能表达他们的关心和爱护,可殊不知,有多少虚假甚至有害的信息,随着这温暖的关心和爱护一起蔓延开来。

写这篇文章最大的目的还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真相,希望能通过每一次小小的努力将正确的知识传播出去。

当然,强行分享,或者希望借此展示自己的「博学多才」,甚至引起骂战……这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。

但,如果发现长辈们的养生行为危及到生命安全,了解真相的你们就必须勇敢地站出来提醒了。毕竟,只有用对了方法,才叫「养生」。

下载推荐

更多+
图片

图片

开发者名称:深圳市福雨通科技有限公司头像壁纸表情包,找图?图片让你爱不释手找个够

立即下载 查看详情

最新文章

更多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