蛤
gé ㄍㄜˊ
1、〔蛤 蜊〕软体动物,壳形卵圆,色淡褐,稍有轮纹,内白色,栖浅海沙中,肉可食。
2、〔文蛤 〕软体动物,略呈三角形,栖近海沙泥中,有黑白两种,幼时称“棋子蛤”。
3、〔蛤 蚧〕爬行动物,土黄色,像壁虎,头大,尾部灰色,有红色斑点。中医用作强壮剂。
蛤
há ㄏㄚˊ
◎〔蛤 蟆〕青蛙和蟾蜍的统称(“蟆”读轻声)。
廣韻目次:入二十七合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閤 | 古沓 | 見 | 合 | 入聲 | 合 | 開口一等 | 覃 | 咸 | kop | kɒp |
◎蛤 gé
〈名〉
(1)(形声。从虫,合声。本义:蛤蜊)同本义。产于浅海泥沙中,也可以人工养殖。肉可食 [clam]
民食果蓏蜯蛤,腥臊恶臭而伤腹胃,民多疾病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(2)又如:蛤子(小蛤蜊);蛤蟹(蛤蜊与螃蟹);蛤灰(以蚌蛤壳烧成的灰);蛤像(蛤蛎的佛像);蛤蛎(即蛤蜊)
(3)另见 há
◎蛤 há
〈名〉
(1)蛤蟆,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[frog and toad]。如:蛤鱼(青蛙)
(2)另见 gé
clam
【申集中】【虫部】
蛤·康熙筆画:12·部外筆画:6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沓切《韻會》葛合切,𠀤音鴿。《玉篇》蚌蛤也。《禮·月令》雀入大水爲蛤。《國語註》小曰蛤,大曰蜃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果蓏蠃蛤,食物常足。《註》似蚌而圓。《大戴禮》蚌蛤龜珠,與月盈虧。
又魁蛤。《韻會》一名復累,老服翼所化。
又文蛤。《夢溪筆談》文蛤卽吳人所食花蛤也。
又靈蛤。《酉陽雜俎》仙藥有白水靈蛤。
又萬年蛤。《飛燕外傳》眞臘夷獻萬年蛤。
又山蛤。《本草》在山石中藏蟄,似蝦蟇而大,黃色,能吞氣飮風露。
又蝦蛤,獸名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格蝦蛤,鋋猛氏。
又蛤魚,蛙名。《本草》蛙小其聲曰蛤,俗名石鴨,所謂蛤子也。《韓愈詩》蛤卽是蝦蟇,同實浪異名。
又蛤解。《揚子·方言》桂林之中,守宮大而能鳴,謂之蛤解。詳蚧字註。
又蛤蜊,見蜊字註。《韻會》作𧊧,从虫合聲。
粤语:gaap3gap3haa4
客家话:[梅县腔]kap7gap7gop7[陆丰腔]ham1[海陆丰腔]gap7kap7ha2[台湾四县腔]gap7kap7ha2[客英字典]kap7gap7[宝安腔]gap7kap7|ha2[东莞腔]gap7[客语拼音字汇]ha1kab6
cl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