漬
zì ㄗˋ
1、浸泡。如:“醃漬”、“浸漬”。《三國志·卷二十九·方技傳·華佗傳》:“佗令溫湯近熱,漬手其中,卒可得寐。”
2、沾染。宋·陸游《醉歌》:“百騎河灘獵盛秋,至今血漬短貂裘。”
3、牲畜感染疫病而死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死曰崩……羽鳥曰降,四足曰漬。”
4、積留在物體上的汙痕。如:“油漬”、“墨漬”、“汙漬”。
廣韻目次:去五寘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漬 | 疾智 | 從 | 支A開 | 去聲 | 寘 | 開口三等 | 支A | 止 | zieh/dzieh | dzʰĭe |
漬字详细字义
漬字的意思
漬字
漬的意思
漬字什么意思
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
漬·康熙筆画:15·部外筆画:11
〔古文〕洓《唐韻》前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疾智切,𠀤音胔。《說文》漚也。
又浸漬也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漸漬於失敎。
又染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鍾氏染羽,淳而漬之。
又獸死也。《禮·曲禮》四足曰漬。《註》漬謂相瀸汙而死。
據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四足曰漬。《註》漬謂相瀸汙而死。〕謹照原文汗改汙。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漬
漚也。从水責聲。前智切〖注〗洓,古文。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漚也。謂浸漬也。古多假爲骴字。公羊傳大瘠。禮記注引作大漬。公羊傳。瀸者何。漬也。衆殺戍者也。周禮蜡氏。掌除骴。故書骴作脊。鄭司農云。脊讀爲漬。謂死人骨也。漢志。國亡捐瘠。孟康曰。肉腐爲瘠。按骴漬脊瘠四字,古同音通用。當是骴爲正字也。从水。𧵩聲。前智切。十六部。
粤语:zi3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zit7zit8zi5[客英字典]zit7[台湾四县腔]zit7zit8zi5[梅县腔]zi5zii5[宝安腔]zit7[客语拼音字汇]ji4jid5jid6jid6
soak, steep; dye; stains; sodden